时间:2020-11-20 08:54 来源:东北网 编辑:吕博
东北网11月19日讯(记者 陈显春)海伦市高度重视保民生工作,多措并举筹资金,千方百计提标准,在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上做文章,增投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实现脱贫摘帽,加速乡村振兴进程。2019年以来,海伦市全面实施了“1+3+5”扶贫产业,今年,各项产业活力迸发,成效显著。其中大鹅产业预计总销售额1亿元,预计参与贫困户人均收益800元;光伏产业预计总收益6500万元,预计参与贫困户人均收入2000元(剩余收益用于公共基础实施建设及公益岗位工资发放);秸秆产业、小菜园产业、小农场产业、小牧园产业、小菜窖产业等预计总收入3662万元。通过各项扶贫产业带动,预计贫困户可实现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
同时在工资性收入上,主要采取内转、外输、增加公益岗位三种方式促进劳务输出工作,拉动农民收入增长。海伦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较好,为务工人员就业增收提供更多机会,尤其是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开复工及时,吸收务工人员较多;疫情期间,由市政府主导,以“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为保障,积极打通外出务工梗阻,共组织包机5架次、专列1批次、定向包大巴车298辆次,有组织的向浙江宁波、山东以及省内的建三江等地外输农民工11,106人。开创了黑龙江省包机、包专列输送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先河。2020年,海伦市共开发公益岗位2243人,共发放各类公益岗位补贴516.32万元。
据初步测算,海伦市全年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200,200人,其中省内务工人数130,320人,省外务工人数69,880人,可实现劳务收入20.85亿元。同时,海伦市电商产业发展迅猛,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网商总数达到3676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66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