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3月29日讯前几天,黑龙江晨报报道了来自宾县的抗美援朝老兵廖占江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故事。一生乐于助人的廖占江去世后,眼角膜被送往我省眼库,准备移植给合适的受捐者。
“廖占江老人的眼角膜保存完好,今天就为两名患者移植。”28日15时,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一病房主任张红正在做手术前的最后准备。廖占江的两枚眼角膜将分别移植给一名病毒性角膜炎和一名白内障的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

想到要重见光明,受捐者十分高兴。

受捐者之一22岁小伙儿:“我今后将怀着感恩看世界”
来自鹤岗的霍庆明今年22岁,已有五年的时间看不清眼前的东西。由于患有严重的病毒性角膜炎,他的左眼看东西很模糊,近乎失明。“我治了很久也不见效果,后来听说可以移植眼角膜,就报了名。等了近半年的时间,没想到竟然真的找到我了。”他说,当接到医生的电话时,心里十分激动。霍庆明说,眼睛看不清时,自己一度十分失落。“我还年轻,光明对我来说真的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很幸运,能够有这次移植的机会。”由于眼角膜捐献的“互盲原则”,霍庆明并不知道捐献者是谁,但他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我能真切地感谢到他的大爱。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回报捐献者。感谢他为我带来光明,以后我会用他的眼角膜,怀着感恩继续看这个世界。”
受捐者之二患白内障的大叔:“女儿愿意将爱延续,我赞成”
移植手术前,乔庭万十分紧张。他是眼角膜第二名受捐者,由于白内障,十多年来他一直双目失明。一次,他在电视上听说角膜移植可以治好自己的眼睛。没想到报名半个月后,就接到移植手术通知。“医生打来电话,我一晚上没睡,觉得自己很幸运,心情真的没法形容。”乔庭万激动地说,“女儿也愿意捐角膜,我很赞成。”
手术前,他的女儿乔秀丹在捐献眼角膜协议书上签了名。“我很早之前就想捐眼角膜,但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她说,这次通过父亲的事,自己更坚定了捐献的决心。“家人都同意我的想法。对于捐献者,我们全家心怀感激。我希望通过我的行为,将他的爱心延续下去,帮助更多的人。”她说。
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每年移植眼角膜近200例新方法可帮助更多人
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一病房主任张红说,如今人们捐献眼角膜意识有所提高,但也有人因为传统观念而犹豫。“目前,我们每年做眼角膜移植手术近200例,这不算多,还有许多失明患者在等待移植合适的角膜。应该加大对眼角膜捐献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捐献眼角膜的意义。”
张红说,正常捐献一对眼角膜,最少可以为两人带来光明。“但现在已经出现了新的术式。如果患者仅是前表面或者后表面浑浊,就可以不用做穿透性角膜移植,仅移植前片或者后片。这样一对眼角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