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4日讯(记者许俊鹏葛金鑫)年初以来,拜泉县将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措施,科学确立并全力发展林下经济、马铃薯、畜牧全产业链三大立县型主导产业和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循环经济、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以产业发展整体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
拜泉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3.JPG
拜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经精准识别,全县贫困村104个,贫困户44596户、贫困人口108478人,其中国标贫困户26212户、贫困人口61158人,省标贫困户18384户、贫困人口47320人。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艰巨情况,该县创新“1134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即一个统领、一张作战图、三个强化、四个到位、六个一批,以产业发展整体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
拜泉县林下生态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JPG
拜泉县是全国平原地区百万亩人工林重点县,经过近40年以林业生态工程为基本骨架的生态建设,全县人工林面积达到123万亩。目前,食用菌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全县发展黑木耳243.2万袋、猴头菇鸡腿菇等食用菌18.9万袋,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大力发展林下黑猪、溜跶鸡、野生大雁等特色养殖46.7万头(只),林蛙养殖40万只;林下北虫草、黄芪、黄柏等中草药种植4664亩;樟子松嫁接红松2362亩、试点营造大果榛子林200亩等林产经济,多元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今年,全县林下经济可带动1260户贫困户脱贫。
建设中卓建集团马铃薯全产业链项目.jpg
通过综合分析马铃薯市场优势、种植优势和比较优势,拜泉县将马铃薯产业发展定位为打造东北三省地区重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集散地,到2018年全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带动1.1万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今年,该县已开展试验示范,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和“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机制,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示范基地2990亩,亩均纯收入将达到2590元以上。
拜泉县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奶牛带”、“黄金玉米带”和“黑土带”三大带之上,是优秀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全县畜禽年饲养量和出栏量始终处于全省前十位。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而畜牧业周期短、见效快,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拜泉县与哈尔滨信诚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采取“三提供、两保底”模式发展林下绿色黑猪养殖(即企业提供仔猪、饲料和养殖技术,保底回购价格16元/斤、保底纯收入700元/头,仔猪、饲料费用回购时抵扣)。目前,新建标准化猪舍1栋1400平方米,入栏黑猪1100头;10月底前再建标准化猪舍2栋,再入栏黑猪2200头。年可出栏黑猪1万头以上,年可实现收入700万元以上,资本入股贫困户年可收入7000元、劳务入股贫困户年可收入18000元,入社贫困户当年即可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