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滨县抓产业上项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 许俊鹏 来源: 东北网 频道主编: 葛金鑫 2016-10-14 15:43:46

  东北网10月14日讯(吴玉坤记者许俊鹏葛金鑫)金秋的绥滨,空气中荡漾着稻田丰收的馨香,200万只肉禽屠宰加工厂传来了机器的轰鸣,投资400万元的烤烟基地内随处可见农户的笑脸,年产4500架植保无人机的施工场地如火如荼,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再传续建佳音……伴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产业脱贫的大旗在33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绥滨县40453名贫困群众以自己的方式向命运宣战,向贫困宣战……

  

  绥滨县忠仁镇建边村“村级互助金”发放现场。资料图片.jpg

 

  绥滨县把脱贫攻坚的核心放在了产业上。水稻是绥滨县的主导产业,125万亩的水稻占比位居全省之首,常年水稻总产达14亿斤,是国家级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县。

  为实现主导产业的突破,绥滨县坚持打绿色牌,走有机路,奋力追求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跨越,全面探索稻田养鸭、养蛙、养鱼、养蟹等立体生态共生新模式。北岗乡永德村张希宝就是受益人之一。

  张希宝种了105亩水田,又在稻田里放养了2600只鸭和一部分鱼虾。他算了一笔账:每只稻田鸭30元一只,利润18元,仅此获利46800元;出售鱼虾获利1000元;立体共生模式下不仅稻米品质好,且垧产高达11吨,吨价高于其他水稻400元,增收获利30450元。这样算来,张希宝家稻鸭共生增收达78250元。同时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亩节约成本40元。以此为据,立体生态共生种植模式比常规种植模式每亩增收785元。

  个案不代表全部,但历经三年的探索,绥滨县稻田立体生态共生面积达到100万亩,已经带动5197人实现脱贫,绿色有机水稻成为全县最重要的脱贫致富产业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绥滨背倚黑松两江,蜿蜒河穿境而过,水草丰美,生态优良。据此,发展大鹅养殖业成为绥滨县脱贫的又一“加速器”。为推进大鹅产业带动脱贫,绥滨县设立了300万元畜牧业发展基金,实施了“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户在“双链对接”中脱贫致富。

  新富乡新荣村杨善军养了5000只大鹅,成鹅平均每只都能达到7、8斤。如果市场价每斤8元,扣除每只40元成本,今年的收入可达8万元。即便是散养农户在自家庭院里小规模饲养,100只大鹅的利润也可达2000元左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省扶贫资金的带动下,绥滨县规模以上大鹅养殖基地达20个,养殖厂63个及部分散养农户,全年大鹅养殖总量达到80万只,产值突破5000万元。

  为让贫困农民在特色产业里淘金,在省扶贫办的支持下,绥滨县建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肉禽屠宰加工基地,年屠宰加工量达200万只,并能进行分割、冷冻、熟食制品和毛皮骨血综合利用,由产业链向价值链最大化的肉鹅全产业链呼之欲出,已带动750人脱贫致富。不但如此,肉禽屠宰加工基地,是国家投资,为让国有资产发挥最大效用,绥滨县以民企租赁的方式进行经营,在国资民企有机结合、国有资产增值与发挥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对接上探索出一条新路。

  绥滨县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一个个极具发展活力的“特色村”犹如雨后春笋。

  走进连生乡靠山村的烤烟种植基地,烟农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靠山村种植烤烟有3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近几年国家调控缩减面积,该村烤烟种植都逐渐集中到了大户手中经营,现在又成立了合作社,刘义军就是其中的社员。

  “乡里给我们建设了标准化、现代化的烘烤小区,烤出的烟叶质量高,卖价高,今年我种了近150亩5房烟,预计纯收入24万元左右。”刘义军喜滋滋地说。

  比他更高兴的是那些在烤烟基地打工的人。烤烟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增收大有可为。每一房烤烟需要长工6人,15房烟需要90人,每人工资在5000元左右,每年仅长工务工费用达45万元,每年还需要季节性短工400余人次。

  为扶持烤烟产业发展,县乡财政每年拿出一定专项资金,实行烟叶税收返还奖励机制。同时乡财政以补贴的形式加大烤烟基地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今年该村烤烟面积560亩,15房,预计交售烟叶147200斤,实现产值200万元,为乡财政创利税40万元。

  在做强优势产业、做大特色产业的同时,绥滨县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鼓励专业户带贫困户,专业村带贫困村,通过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多村带一乡(镇)等方式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在此带动下,连生乡靠山村烤烟、北岗乡永顺村笨榨油厂、绥滨镇吉福村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等别具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个个能致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望一峰可见群山,临一水可窥全貌。按照省委、省政府产业扶贫的最新要求,绥滨县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确立了新的五大产业,分别是以水稻、大豆、设施果蔬为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以肉鹅、猪牛羊、寒地淡水鱼为主导的畜牧水产业,以啤酒、白酒为主导的酒饮产业,以商贸物流、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以光伏、生物质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全县人民的脱贫致富之路,在产业发展的大潮中越走越宽、越走越快、越来越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