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四天队成验收头一号
卧室的旧门帘,等一会儿再拆吧
排了4天队的道外老户何明奇夫妇终于赶上了头一份验收。验收完成后,他们与那装载半生酸甜苦辣的老宅做了最后的道别。
19日8时50许,54岁的何明奇成为第一个拿到搬迁验收单的人,他笑得合不拢嘴。“我在老房子里都住50多年了,听家里老人说,那老楼民国时就有了,以前还做过学校。”他告诉记者,“15号我就过来了,排了4天队,终于排到第一个验收,多少年了,今天太激动了。我打算搬到陶瓷小区,谢谢政府改善我们的居住条件!”
“过去我们的老房子,楼梯都快掉下来了,我们回家都不敢上楼,有时候还得手脚并用,回个家都特别狼狈,实在不能再住了。”何明奇的爱人说。
“再回老屋看一眼吧。”终于完成了验收,记者随同何明奇的脚步,来到他家位于道外区南九道街168号2楼3号的老房子。
记者看到,这是一个老式的二层圈楼,通往二楼的木质楼梯已经明显偏坠,中间一处承重的部位垫着两块砖头,走在上面颤颤巍巍如同走吊桥。记者上了楼梯,又通过约15米长的全木质“栈道”,终于来到了何明奇的老屋,只见厨房地板有些都已经坏掉,上面垫了块板。“我就出生在这里,这屋的建筑面积不到30平方米,当时住着一家三代七口人,这边一个大床,那边二层铺,基本就没有下脚的地儿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家还算好房子,之后就不行了,这两年由于着火和房屋结构老化等原因,我家的房子已被鉴定为危房,全家只能搬到外面租房住了一年多,现在终于可以搬新楼了。”

待拆迁的老房子。
“你家的电表赶紧停了,这布门帘不要了吧?”一名工人问道。
“先等会吧,等会再拆。”老何说。看着卧室的布门帘,他的眼中又浮起一阵怀念。
泡澡、吃饭、看电影
想念我30年前的“一天三件事”
验收现场,一位白须老者引起了记者注意。老者说,自己叫王寿考,今年82岁了,在老道外住了有30多年了。
“30年前这儿什么样,您还记得吗?”
“最繁华的地方也就是京剧院、电影院了。新闻、松光、靖宇、红星,要是礼拜天休息,早晨出去,洗个澡,再到饭店吃点饭,然后看个电影,就是一天。也就花三五块钱,最多了。”
谈起老道外,王老的眼里还带着回味。“如今哪,北五道街这块,早晨都冷冷清清的,老伙伴都没有了。”王老感叹,往昔的老道外已不在,现在就等着搬新房了。
要住新房子了
十八道街小吃让我难忘怀
“1932年我家老公公就住这儿了,四辈人都在这里住过。”57岁的老道外居民刘新这样对记者说,从准备拆迁到终于验收,一家人经历了八年时间。
“我们准备搬到陶瓷小区,离不开道外。我们道台府那早市可好了,还有十八道街小吃。”刘新大姐怀念地说,“小时候我们买东西就去同记、四百。”刘大姐告诉记者,虽然对老道外有感情,但还是愿意走,“自家的房子已经不能住了,都见天了,雨天屋里比外面下得还大呢。”
一位小时候住在南岗的70岁大爷在旁说:“1954年我正上小学,我爷爷经常领我上道外。后来我是在这边电缆厂上的班,故土难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