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街一家即将开业的西餐厅,迎来一批试吃客。
东北网11月2日讯 “我现在在沈阳的一家大型连锁饭店参加他们的啤酒节试吃、试喝活动,从沈阳然后到长春,30号回到哈尔滨。”小胖在电话里说。做为哈尔滨美食自媒体及试吃客的代表,小胖经常受到邀请,到全国各地试吃美食。
在一些网站,经常能看到邀请去某家餐馆试吃的信息。“据我了解,哈尔滨如今经常参与到美食试吃活动的人得有四五百人,活跃的、经常参与互动的试吃客得有一百多人。这与这些年哈尔滨餐饮业在发展壮大,需要借助网络扩大影响的需求有直接关系。”经常组织各种试吃活动的专业美食APP“鲜城哈尔滨”总监王瑞说。“试吃客这个群体的特点是爱分享美食,经常去探店,基本都是80后、90后,他们的标签———都是十足的吃货。还有一个特点是女性稍多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喜爱分享的性格有关系。”
试吃也是“互联网+”
在哈尔滨饮食专家宋兴文的印象中,哈尔滨餐饮界的试吃活动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兴起。“那时候基本是报纸、电台组织一帮人去饭店试吃。参与的人年龄稍大,基本没有借助网络。”而转折点是:“到了2012年,大众点评网开始组织经常参与点评的网友参与试吃,从这之后,哈尔滨的试吃活动开始常态化。这些当初参与大众点评试吃活动的网友,不少开始经营自己的美食自媒体,或者到其他媒体做美食栏目,继续复制大众点评的这一模式,让试吃成为哈尔滨餐饮界的一种新风尚。如果一家新饭馆,不组织这些试吃客去吃,那么品牌传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在宋兴文看来,试吃客在发生试吃行为之后,会通过微博、微信、博客以及网站评论等形式,把自己的行为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形式传播出去,第一受益方,是受到好评的饭馆;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会集聚人气,形成围绕自己的受众群,而受众群一旦形成、扩大,旺盛人气会被饭馆看中、利用,这一网络自媒体会成为第二受益方。“这其实是‘互联网+’发展出的一种典型形态,这种形态其实是‘互联网+’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