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8日讯 14日,市燃气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五区及高新区开展专项燃气安全检查,抽查各区多家餐饮场所和燃气场站,并对有问题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单,由属地燃气管理部门负责跟踪督办。

储瓶间空间不足且设有下水装置。
餐饮场所储瓶间设置多数不规范
检查组在对各区餐饮场所进行抽查时,发现多家饭店存在使用超期钢瓶,钢瓶缺少检验标识,没有单独储瓶间,储瓶间内缺少通风装置、报警装置,用气胶管长度超两米,穿墙或接地胶管外部没有加套套管等安全问题。

储瓶间没有单独使用,且存放过期钢瓶。
钢瓶灌装来源不清且超期使用
在龙凤区一餐厅储瓶间,检查人员发现两个液化气钢瓶旁边摆着一个小灶台和烧烤架,灶台上放着炒锅和盛碳的盆。检查人员表示,储瓶间应该单独使用。同时发现,其中一个钢瓶灌装不仅来源不清,而且超期使用,检验标识也不清楚,厨房墙壁上的报警器也缺少检验标识。
在萨尔图区一火锅店的地下室里,检查人员也发现了超期钢瓶,餐桌下方有天然气连接软管经过灶底。
检查人员介绍,根据规定,钢瓶应每3至4年检查一次,到第8年或第12年就应该报废,过期钢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应该送到检验站进行报废处理。检查小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并对过期钢瓶进行了异地封存。

一餐厅将13只钢瓶露天暴晒。
储瓶间无通风装置和报警装置
在萨尔图区一家私房菜餐厅,检查人员发现储瓶间无通风装置和报警装置,人员在灶间横在地上的管线旁穿梭行走,过道天然气连接软管无任何防护。
在高新区一家美食馆,检查人员发现储瓶间有床,有人正在睡觉,储瓶间无排风、报警设施,钢瓶分3处存放,没有统一放置在储瓶间内。
在红岗区一家饺子馆,检查人员发现无单独储瓶间,无报警设施,还有13个钢瓶在后院露天暴晒,钢瓶上无充装单位标识。
在龙凤区一饭店,检查人员发现储瓶间内设有下水装置,储瓶间里空间不充足,没有通风装置,未使用防爆插排,未与供气单位签订供气合同。
在大同区一火锅店,检查人员发现无单独储气间,灶间无报警器,胶管过长,并且已经老化,引往楼上的燃气管线穿墙未加套管,用餐区域无报警器。
检查组对以上各家饭店下达整改通知单,责令其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