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打车APP:黑车+漫天要价+乱抢单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综合 频道主编: 彭佳丽 2015-08-03 10:52:48

 

  国家干预:京8部门约谈打车软件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市交通执法总队等8个部门共同约谈“滴滴快的”、“优步”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其组织私家车、租赁车从事客运服务的行为,涉嫌违法组织客运经营、逃漏税、违规发送商业性短信息(垃圾短信)和发布广告等。

  截止6月底,交通执法总队在全市范围内查处各类非法运营“黑车”1469辆,其中,非法运营的“专车”897辆,不到一个月,北京查处了共计400多辆通过打车软件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未来:忐忑中亟待监管出炉

  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打车软件平台在“互联网+”的风口中搅动了打车市场一池春水,然而随之到来的不仅是订单量的增长,还有各地交通委的频繁约谈。在“监管立法”和“社会需求”之间,如何找到最大公约数,目前仍是未知数。

  据新华网记者粗略统计,从去年八月到今年七月底,全国各地对于互联网打车软件平台的约谈以及对私家车的查处就达到13次,罚款金额从3千元到10万元不等。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今年全国两会时直言,私家车永远不能参与专车运营。在多地执法部门眼中,接入打车软件平台的私家车即为“黑车”。近日,上海、北京交通执法等部门频频加大对网络“非法”客运驾驶员的处罚力度,并接连约谈滴滴快的、优步等打车软件平台。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最关键的症结在于,快车是否能够取得合法营运资格。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对新华网记者表示,对于快车一味的禁止或一味的放任都不可取。改善当前打车市场供小于求的痼疾,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平衡,同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都是未来的监管意见所需要考虑的。

  对于私家车“拉活”所产生的安全风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建议,应当建立完整的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快车司机的失信成本。另外,还要促进信息透明化,让司机的诚信和违约信息均录入系统,并且能够被消费者查询到。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监管办法应该会明确制定一些准入门槛,但是大的方向应该是鼓励创新而非扼杀。对于即将到来的监管办法,市场都在忐忑中等待。

(本文综合自东北网、黑龙江日报、大庆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