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4月29日讯 4月22日,清华大学发布国内首份室内PM2.5报告指出,一个人每天吸入肺中的污染物,室内的PM2.5吸入量是室外的4倍,烹饪、吸烟是家中的两大污染源。究竟厨房PM2.5是如何产生的?炒一盘菜能产生多少可入肺颗粒物?烹饪过程中有没有方法可以降低污染物?本报记者找到东北林大和绿色龙江环保组织,与实验人员一起做了4组PM2.5检测试验,揪出了这个潜伏在厨房里危害健康的“嫌疑犯”。
试验1爆炒与吸烟比较
【过程】实验人员选择了一间厨房和一间书房,二者面积一样为8平方米,在密闭未通风情况下,使用便携式PM2.5检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初始状态时,厨房PM2.5指数为27,书房为28。首先在书房内点燃一支香烟,7分钟后自然燃烧完,此时测得室内PM2.5指数为225,飙升了8倍。然后在厨房不开油烟机情况下,实验人员爆炒了一盘尖椒烧猪肝,弥漫一股呛鼻油烟,7分钟时测得室内PM2.5指数为456,飙升近17倍,达到“严重污染”。
【结论】:同等条件下,爆炒一道菜所产生的PM2.5浓度,如同抽了两根烟的含量那么大。

试验2不同烹饪方式比较

【过程】
蒸鸡蛋羹时,开始到5分钟,PM2.5仅上升8微克/立方米。
炸花生米时,从开始到5分钟,PM2.5翻倍递增。
【结论】
蒸煮方式产生的PM2.5颗粒较少,而煎炸炒可使PM2.5瞬时浓度飙升,会产生大量PM2.5。
试验3爆锅翻炒与加盖焖熟比较
【过程】
记者将葱姜蒜和大料一起放入油锅,在没开油烟机情况下,PM2.5检测仪上的数据跳跃变化,不到1分钟时,室内PM2.5浓度已达500+,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已达到“爆表”的级别。打开油烟机5分钟后,浓度仍高达412。
另一组试验,佐料和食材相同,爆锅后马上加盖,并将蔬菜放入锅内焖熟,打开油烟机,减少开盖和翻炒次数,监测到5分钟时,PM2.5浓度相对稳定,数值波动维持在138至244之间。
【结论】
不盖锅盖,香料爆锅PM2.5可瞬时“爆表”,且污染物四处弥漫,吸入量增大。
试验4油烟机使用习惯比较
【过程】
油冒烟了才开油烟机,炒完菜随手就关闭,你有没有?这一习惯该改改了。
试验中,油在加热过程中,前1分钟还没有明显油烟味,但PM2.5检测仪显示数值从35“偷偷”升到108,达“轻度污染”。炒完菜马上关油烟机,测得3分钟、5分钟和10分钟时厨房内PM2.5浓度分别为456、392、323。10分钟后,感觉上没有油烟味了,其实厨房内PM2.5仍达“重度污染”。
实验人员说,PM2.5长时间挥散不去的原因,主要是未通风,悬浮颗粒物存在缓慢沉降的过程。
【结论】
炒完菜就关油烟机10分钟后仍“重度污染”,且长时间“居高不下”。
专家解读
油烟吸入多易致癌
上海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中老年女性因长期接触高温油烟,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了2到3倍。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有32%的女性烧菜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同时厨房门窗关闭或通风欠佳。另据中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肺癌患者增幅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肺癌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原因是什么?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董淑英表示,厨房油烟里含有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能吸附粘到PM2.5颗粒物上,长期接触可引起鼻炎、咽喉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它比普通的灰尘要厉害许多,被人体大量吸入后增加了患肺癌的几率。
指导建议
七招减少PM2.5
多用蒸煮炖的方式烹调,少用煎炸炒烤。
少放香辛佐料,爆锅时盖盖子,把菜焖熟后,再开盖翻炒。
热锅冷油,或熟油下锅,尽可能控制油温不超过200℃,避免油锅冒烟。
选用烟点高的食用油,橄榄油、花生油优于大豆色拉油。
最好使用大吸力的油烟机,与不粘锅配合使用。
炒菜时油烟机要“早开晚关”,高层居民楼烟道共用,饭口时即使不做饭,也最好打开油烟机。
避免敞开式厨房,经常开窗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