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陪驾行业处于“无主管单位,无统一标准,无准入门槛”的尴尬境地。
目前汽车陪驾课程的大致流程为:新手电话约车——双方商定价格和时间——在固定地点见面——陪驾授课——下课付钱。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陪驾教练几乎不与客户签订协议,一般是口头交代一些注意事项,有时甚至仅凭客户一个电话,教练就可以将车开到客户指定地点陪练。“口头协议”难以保证消费者权益,一旦出现事故或者纠纷,学员将处于被动局面。按照规定,在驾校学习时,学员驾驶教练车出现事故,教练负责。可在陪驾业务中,对于双方的权责,国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双方当事人很多都是口头约定,万一出事很难认定责任。
记者同时发现,一些“黑陪驾”的车辆大多数是二手车,车况差,其中多数车辆都没有安装副刹,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一些新手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陪驾前要签合同
为了了解汽车陪驾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大庆某驾校招生部负责人。该名负责人表示,据他了解,大庆市内的驾校基本没有汽车陪驾这项业务。大多数驾校都以培训学员考取驾照为主,学员拿到驾照之后,如果学员想通过陪练方式继续练习驾驶技能,驾校方面并没有约束的权力。
“当前陪驾并无相关法律规定。”羿洪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羿洪刚表示,消费者在选择陪驾服务时应当谨慎,一定要与陪驾公司签订合同,合同内容要包括应急处理方案、事故赔付规则及相关违约责任认定。
羿律师对记者说:“除了正规驾校的教练做陪驾外,还有一些非专业的驾驶培训人员,有的甚至是待业人员,开着私家车招揽陪驾生意,那么,这些不正规的陪驾行为就会侵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如果消费者是“有证”新手,最好要和有培训资质的驾驶学校签订陪驾合同,由驾驶学校指定教练做陪练,在陪练合同中明确约定,从而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当然,这份合同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仅仅是有驾照就来做陪驾教练,与其签订的合同本身是有效的。但是出现交通事故时,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来划分责任。所以,应尽量选择正规且有资质的驾校或是个人来与其签订陪驾合同,从而保证自身权益。
没有驾照的驾驶人员,是不允许上路行驶的,出现事故,只能按照无证驾驶来认定,无法追究陪驾的责任。在服务过程中发生事故损害,消费者对事故的发生可能要自行承担损害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