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来临 预付卡及微信代购成侵权投诉“重灾区”
作者: 陈明菲 来源: 生活报 频道主编: 彭佳丽 2015-02-28 10:49:42

  生活报2月28日讯 “我春节期间在市场买的大闸蟹,回家一称,绳子就占去近一半的重量,商家这是在欺骗消费者。”,早上不到8时,值班记者的热线电话就响声不断。截至记者发稿前,27日共接到了数十位消费者的咨询与投诉,其中预付卡消费、微信代购、商品三包期等成为大家咨询与投诉的热点。  

  热点一:预付卡

    卡内还有800元余额 理发店人去楼空

  维权支招:哈市消协秘书长林安林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受理投诉都需要被投诉人的真实信息,而一般微信卖家都没有实体店,更别提相关证照了。如果卖家提供的是虚假信息,消费者就无从维权,因此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微信代购交易时应避免以直接汇款的方式购买,尽量采取当面交易的方式。

  2、若当面交易的条件不允许,消费者应坚持通过淘宝等第三方网络购物平台进行付款,以便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

  热点二:特价商品

  新鞋买几天就开胶 还称“特价不三包”

  哈市王女士春节前逛街时看到了一款全皮女靴,原价1799元打特价才499元,销售员称女靴号码不全所以才会打特价,现在买十分划算,王女士觉得不错就交了钱。可是没想到,这靴子穿了还不到一周,鞋底竟然开胶了。王女士认为靴子存在质量问题就找到店家要求退货,可是销售员却说这双靴子是特价商品不享受“三包”,不能为其退换。

  维权支招:据哈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处处长王绪坤介绍,打折、特价商品与处理品、残次品在法律上界定是不同的,建议消费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特价、打折商品享有普通商品同等的“三包”政策。

  2、处理品、残次品不享受“三包”服务,一定要慎重购买。

  3、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索取商品的相关凭证并妥善保存,以便在发生消费纠纷时及时有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