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
2月28日讯 过去的两年里,哈尔滨中央大街逐步完成主辅街改造,似乎在为迎接新氛围做好硬件准备:一大批新品牌接连进驻。这些店老板多在35岁以下,甚至还有不少“90后”,他们大多刚从世界各地旅居归来;这些店还有个共同特点——时尚。文化元素的引入,商业业态的调整,旅游、文化、时尚相融,百年老街正在悄悄改变,走起了“洋范儿”。洋店开进老街越来越多
几个月前,人们发现,在马迭尔冰棍、华梅面包两家老店之外,刚开业的一家名为“彻思叔叔”的奶酪蛋糕店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了中央大街上第三家“成天排队的店铺”,甚至不得不贴出“排队者限购一份”的牌子。排队的普遍是年轻人,也有为数不多的老人赶来凑热闹,买给孙子孙女。
临近的“马拉之恋”榴莲蛋糕店同样也遭哄抢。店老板是个年轻的男孩,不得不亲自下厨,忙得连说话的工夫都没有。
老街洋快餐市场也不寂静了,肯德基、麦当劳再也不是平分秋色,汉堡王、吉野家等标准化国际快餐连锁纷纷抢占一块地盘。
两年间,中央大街和辅街上的店铺如流水般洗牌,换上了一批牌匾鲜艳、名字新奇的店铺,经营项目就更新鲜了:“正统英式下午茶”、“马来榴莲蛋糕”、“西班牙手工糖果”……
“海归派”掌柜越来越洋
去年下旬开业的ZOO咖啡店,老板是哈尔滨人,儿媳是爱尔兰姑娘,儿媳的爷爷是香港人,奶奶是印度人。儿子曾在加拿大留学,寄宿在爱尔兰人家中。爱尔兰人对家庭非常重视,晚餐时必须相互倾诉一天的心情。
儿子回国,也带回了爱尔兰式的家庭观,咖啡店谢绝客人打牌,也不让总玩手机,像寄宿家庭中那位爱尔兰母亲说的那样:“请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亲人和朋友。”
西五道街“小娘惹”马来菜老板是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在东南亚生活多年,不但带回一手地道的东南亚菜,也带回了“娘惹”文化。菜单上的每道菜从菜名起源到吃法,一讲就是一节课。
PAPABUBBLE主厨吕女士特意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Ample老街取经三个月,将手工彩条糖块的手艺带回国。
这些“海归派”创业者,把在世界各地旅居多年的感悟带回家乡,不约而同地选择落脚中央大街,呈现出的效果洋味十足,听着就新鲜。
“彻思叔叔”芝士蛋糕店负责人陈晶说了这样一句话:“因为中央大街是年轻人和各国各地游客聚集的地方……”
走访中,几乎每个业主都讲到这句话。话中之意,这些新兴品牌不约而同选址中央大街,客流量并不是全部原因,主要是看中客流的成分——游客和年轻人。
对他们来说,一旦确定自己的品牌适合年轻人,是不是要落脚中央大街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回答了。
老街夜晚越来越长
新品牌的入住,也引起中央大街的深层变化。
年轻店铺带来的洋味,吸引着更多向往新鲜、敢尝敢试的年轻人。新业态店铺扎堆聚集,也产生了一个副效应——中央大街的时间变慢了。
从去年下旬起,中央大街逐步尝试,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1时、22时。
就在去年,新晚报组织跨年活动当晚,中央大街上的商家们又纷纷打破了“熬夜”纪录。
以ZOO咖啡为例,他们甚至将经营时间延长至凌晨2时,客人才渐渐离去。
“中年人的习惯是工作日早回家早休息,休息日起早逛街购物。晚上下班,吃过晚饭,八九点钟,是年轻人活动的时间。到晚上,基本就全是年轻人了。”一位服装店店员说。
在九道街门前,一位市民指着中央商城对记者说:“我发现中央大街的店铺有个特点,老牌店都靠中央商城这边;比较新的、新奇的店,都靠金安这边。”
如他所指,不知是凑巧,还是另有深层原因,当面向防洪纪念塔走入中央大街,恰好“左手传统,右手潮范”。